登錄 | 搜作品
本站最新網址:qkshu8.net (點擊分享)

帝國最後的榮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全二冊/出書版),全集最新列表 明軍加藤李舜臣,最新章節無彈窗

時間:2017-06-14 06:01 /架空歷史 / 編輯:林曦
《帝國最後的榮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全二冊/出書版)》是馬伯庸/汗青傾心創作的一本戰爭、科幻世界、科幻類小説,這本小説的主角是明軍,秀吉,李舜臣,內容主要講述:他們似乎全然沒想到,在他們面谦拋頭顱灑熱血的明軍將士是客軍,正在為他們復國而戰。他們才是主場作戰的主軍...

帝國最後的榮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全二冊/出書版)

作品字數:約44.4萬字

閲讀時間:約8天讀完

閲讀指數:10分

《帝國最後的榮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全二冊/出書版)》在線閲讀

《帝國最後的榮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全二冊/出書版)》第54節

他們似乎全然沒想到,在他們面拋頭顱灑熱血的明軍將士是客軍,正在為他們復國而戰。他們才是主場作戰的主軍。

不但如此,金命元甚至還指控説因為明軍在碧蹄館戰敗,導致運上去的糧草全部在碧蹄館損失殆盡,所以線才缺糧。這條,我們實在不想再費环讹駁斥了,因為編得太離譜了。

難怪明軍認為朝鮮陸軍中真正的將領,僅只權慄一人,非常有理。

在歷史上如迷霧般眾説紛紜的碧蹄館之戰,至此結束。

逃出生天的李如松,在碧蹄館的絕境裏,一直顯得異常強,但此刻卻沒有一點高興的跡象,反而顯得失落魄。當他看到中軍大旗時,終於忍不住悲,把李有升的女婿王審過來,大哭了一場。

他就一直哭,徹夜不哭,哭得那麼大聲,一直哭到第二天早晨。

我想,他是在為犧牲在碧蹄館的那些多年跟隨他及他弗镇的家丁們而哭,為犧牲的明軍將士而哭,也為自己的愚蠢而哭。因為李如松的率舉,幾乎把三千明軍全都置於極危險的境地,儘管他依靠遼東軍的頑強和自己過人的指揮能逃過一劫,可這挽救不了那些戰的將士們,那些全是隨侍在他左右朝夕共處的好兄

對於一個驕傲的將軍,沒有什麼比這種任的失敗更令他苦的了。

我相信李如松這一次是真正地徹心腑,一半是為了李有升和其他戰同僚,一半是因為無比沉重的自責。

從一月二十八開始,那個意氣風發的李如松不見了,成了一個頹喪失意的萎靡之人。之他率軍從坡州回渡臨津江,駐紮在東坡館。開城他也不想呆了,打算直接撤回平壤。

柳成龍等朝鮮大臣聽到這個消息,都驚呆了。他們與遼東軍沒什麼情,無法會李如松折傷肱骨般的悲。在他們看來,碧蹄館不過是一場小挫折,損失也不是特別慘重,為何因一小敗而毀掉反的大好局面呢!

他們番去勸説李如松,結果李如松回答他們的,是一封正在起草的奏摺。

這是寫給萬曆皇帝的,裏面説漢城軍實強大,遠遠超出了他的能所及,加上朝鮮天寒地凍,舊傷復發,乞朝廷另外選拔能征善戰之將來接替他這個沒用的人吧。這份奏摺的字裏行間,都浸透着瞒瞒的失意。

李如松從這時開始,從最堅定的主戰派成了最堅定的主和派,再沒有向東邁過一步。朝鮮人認為他是被碧蹄館之戰嚇破了膽,包括柳成龍這樣的明派在內都作如此想。很多史料及世文人學者也都這樣認為。那麼,事實上是否如此呢?面我們會對此做詳討論。

説完這位失意的提督,關於碧蹄館之戰,又該如何評價呢?

首先,無須諱言,這是一場敗仗,是一場率的失敗。因為戰鬥是以明軍撤退結束的。

其次,碧蹄館的失敗,100%要歸咎為李如松的率。

率地帶領明軍主抵達開城,率地相信張大膳與朝軍關於漢城兵的虛假情報,又率地從開城、坡州兒戲般地甩下主上路,讓明軍的兵在這一次又一次不告而走中被削弱。四萬明軍,最只有八千人與敵接戰,其他都被留在了從平壤到坡州漫的大路上。

對此,李如松要負全責。

同時,這也是一場光榮的失敗。

失敗歸罪於李如松個人,光榮屬於明軍全

明軍在碧蹄館之役中,表現出了極頑強的鬥志和優異的戰術素養。不算楊元援五千人的話,明軍是以三千人與一萬六千軍直接對抗,附近還有一萬五千左右的軍虎視眈眈。他們面對的敵人也不是廢物點心,而是擁有戰國三大智將之一小早川隆景和西國第一名將立花宗茂的本精鋭軍團。

而且他們不是據險而守,是堂堂正正地在平原與丘陵的開闊地帶,在號稱敵軍最強科目的刃戰中,與敵人正面火。

結果呢?軍擁有十倍於明軍的總兵,以近五倍的兵直接投入戰鬥,圍了明軍一中午加半個下午,僅僅是將領級的傷亡,包括十時連久、池辺永晟、小川成重、安東常久、小成幸、橫山景義等數十人。而且與平壤不同的是,這些傷亡幾乎全發生在軍最為得意的刃戰中。

也不知是明軍確實個個強悍如超人,還是本人實在外強中

而兩軍在戰的傷亡數字對比,更是人覺得匪夷所思。

明軍在這一戰的傷亡數字,李如松在報告裏稱是陣亡二百六十四,傷者四十九,這與宋應昌《經略復國要編》裏的數字差不多;朝鮮君臣的説法是三百人;南軍有個吳惟珊的將領——可能是吳惟忠的堤堤——聲稱陣亡是一千五百名。這是所有史料裏記載明軍傷亡數字最高的。可惜吳惟珊在平壤,又對北軍懷有怨恨,他的證詞很可能摻雜着個人好惡,數字未必可信。

至於本人説的殺明軍一萬人,敗敵十餘萬云云,大家聽完只要笑笑就好。

碧蹄館之戰的大部分時間,是由三千明軍與軍接戰,主要的傷亡皆出自這支隊伍。這支軍隊與軍持續糾纏作戰,一直堅持到了楊元來援,始終保持着建制未曾崩潰。

從常理來看,一支軍隊如果一線部隊傷亡超過30%,就會喪失戰鬥——當然這個比例並非絕對,但至少能給我們提供一個參考的標尺——換句話説,在楊元抵達之,參與碧蹄館之戰的明軍部隊傷亡率,理論上不太會超過30%~40%,否則他們撐不到最

再把明軍撤退時損失的人數考慮去,是役明軍傷亡當在一千餘人左右,皆是李如松以下諸將的信家丁,遼東軍的精華。

李如松説的陣亡二百六十四人,很可能是故意打了個馬虎眼,彙報的是自己直屬部隊的傷亡情況,其他人如李如柏、張世爵、李寧、孫守廉、祖承訓等人的家丁損失未計在內。

軍的傷亡情況又是如何?

明軍的記錄是斬得軍首級一百六十七級。這顯然不是全部數字,因為明軍最倉促退,清理戰場的是本人,這些斬取的首級大多產生於查大受突襲戰初期,之明軍就再沒時間去割取首級了;朝鮮人説軍損失三百人,軍自己的記錄是損失數百,聽起來與明軍的傷亡數字持平,甚至略低。這些直接的記錄似乎都表示軍傷亡很小。

但是,我們還可以採取另外一種比較方式。

在萬曆二十一年的三月下旬,宇喜多秀家在漢城清算了一下手裏掌的全部兵,數字流傳至今。我們可以拿參與碧蹄館直接作戰的軍部隊與萬曆二十年七月末行比較。

萬曆二十年七月末 萬曆二十一年三月末

黑田政 8000 5269

小早川隆景(秀包) 10000 9552

立花宗茂、高橋統增 3200 1132

筑紫廣門 900 327

從列表裏可以看出,黑田政減少了兩千七百三十一人,小早川本隊減少了四百四十八人,立花和筑紫這兩支一線部隊分別減少了兩千零六十八人和五百七十三人。三、六兩軍團計減員五千八百二十人,將近六千。

其他先不説,只從這幾個數字裏,我們已經可以發現一些端倪。立花部是最早與明軍接戰的部隊,減員最嚴重,達70%;隨趕到的黑田部百分比要好看點,減員30%,但絕對數卻與立花部很接近……最投入戰鬥的隆景損失最少,只減員5%。當然,這個小百分比與他本錢厚有直接關係。

換句話説,這些部隊的減員比例,是隨着在碧蹄館投入戰鬥的先順序而遞減。筑紫是和小早川一起投入的戰鬥,兩人減員的絕對數也極其接近。

另外,如果從絕對人數上看,萬曆二十一年三月的立花、筑紫兩部,已經被徹底打殘,喪失了戰鬥

而從萬曆二十年七月至萬曆二十一年三月二十期間,除去碧蹄館以外,第三軍團、第六軍團參與的大規模戰事,只有延安之戰和幸州山城之戰。這兩場戰役裏軍總兵損失大約為兩千人左右,如果平均分攤到三、六軍團頭上,約為一千。立花宗茂的部隊,更是未見於隨的幸州戰鬥,因此他的部隊傷亡,基本就是碧蹄館的傷亡數。

加上其他零星戰鬥的損失以及傷病減員等等,三、六軍團在碧蹄館以外的減員,至多不會多於一千五到兩千這個數。其實如果沒有大規模戰鬥,對本這種採取很特殊的軍制的部隊來説,兩萬人上下的軍團最多出現兩、三百人的浮才是正常的,不可能出現上千的更。

但即使按這樣的數字行計算,我們也可以發現,在碧蹄館一戰中,三、六軍團的傷亡,至少達到了三千人之多。

以寡敵眾,還讓敵人付出兩倍以上的傷亡。能夠打出這樣的戰績,只能嘆明軍實在是太強悍了。只可惜李如松個人的失敗太過明顯,反而掩蓋了明軍善戰的光芒。

這種“失敗”如果再多幾次,本人很就能“勝利”歸國了。

(54 / 114)
帝國最後的榮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全二冊/出書版)

帝國最後的榮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全二冊/出書版)

作者:馬伯庸/汗青
類型:架空歷史
完結:
時間:2017-06-14 06:01

相關內容
大家正在讀

本站所有小説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去看書小説網(2025) 版權所有
[繁體版]

聯繫站長:mail

去看書小説網 | 當前時間: